阿斯利康首届中国研发日成功举办,加码中国布局,引领全球创新

发布日期:2022-07-01 浏览次数:157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无锡
0个在招职位
阿斯利康是全球领先制药公司,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国捷利康公司于1999年合并而成。 作为中国处方药市场最大的跨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中国区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大陆主要城市设有 23个办事处,业务覆盖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现有逾3500名员工,分布在生产、销售、临床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领域。阿斯利康坚持“立足中国,长远发展;立足中国,全球共享”的理念。2001年阿斯利康在无锡投资一亿三千四百万美元,建设了阿斯利康在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2006年4月,公司宣布向无锡工厂追加3500万美元投资,以进一步提高产能。2008年 阿斯利康宣布在无锡供应基地再追加投资5000万美元用于引进全球制剂生产设施、建立区域包装中心和高科技收发中心。 2006年5月,阿斯利康决定投资一亿美元,在上海建立研发基地–中国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将重点放在转化科学,为中国拥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做贡献。合作伙伴将是各大医学院、医学研究所和有基础研究能力的医院。该中心初期的研究将集中于癌症领域。 阿斯利康的使命是开发、供应和推广优势治疗领域中富于创新、质量上乘的医药产品。 阿斯利康致力于保持高度的企业责任,加强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成为中国医学界的首选合作伙伴。 高速增长的阿斯利康中国销售业绩屡创新高,已经成为中国处方药市场最大的跨国制药公司。 2007年,阿斯利康进一步加大对华投资力度。不但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创新中心,还宣布与多家科研单位携手合作,其中包括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成立阿斯利康在华首个临床药理研究中心,以及与广东省人民医院联合建立的中国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等项目。 2008年, 阿斯利康中国有11个产品在其市场销售份额中跃居第一。这些产品分别是:耐信片剂、洛赛克针剂、倍他乐克、普米克令舒、雷诺考特、得普利麻、耐乐品、易瑞沙、瑞宁德、康士得,诺雷得。 阿斯利康是全球领先制药公司,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国捷利康公司于1999年合并而成。 开发生产冻干粉针剂、片剂、硬胶囊剂、进口药品分包装【冻干粉针剂、片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激素类)、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植入剂】。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不含分销及其他国家禁止、限制类项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作为中国处方药市场最大的跨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中国区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大陆主要城市设有 23个办事处,业务覆盖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现有逾3500名员工,分布在生产、销售、临床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领域。2001年阿斯利康在无锡投资一亿三千四百万美元,建设了阿斯利康在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2006年4月,公司宣布向无锡工厂追加3500万美元投资,以进一步提高产能。2008年 阿斯利康宣布在无锡供应基地再追加投资5000万美元用于引进全球制剂生产设施、建立区域包装中心和高科技收发中心。

2022年6月30日,中国上海 —— 昨日,以“科学惠众生 创新促研发”为主题,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研发日”活动。来自中国科研院所、临床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以及本土创新企业,与阿斯利康全球研发团队共同就全球新药研发前沿进展以及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的未来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期间,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宣布成立“阿斯利康研发中国转化医学研究基金”,用于支持和鼓励中国开展基础医学研究及相关转化医学研究;并首次将阿斯利康全球Open Innovation (开放创新平台)的CoSolve创新计划项目引进中国,举办了优秀项目的路演及评选,招募更多中国创新力量参与全球新药研发,加速中国智慧惠及全球;拾玉儿童公益基金及蔻德罕见病中心的代表受邀参与论坛并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创新药研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袁钧瑛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等顶级业内专家出席首日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肿瘤研发负责人Susan Galbraith博士,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生物制药研发负责人Mene Pangalos博士,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罕见病早期研发负责人Sharon Barr博士,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总裁何静博士等也参与了交流。

 

深度链接全球研发网络,引领新药创新步伐

作为阿斯利康全球创新研发网络的重要一环,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深度参与全球研发的同时,在中国尚存在巨大医疗需求的疾病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引领全球新药研发创新,加速国外及国内上市,惠及全球患者。

目前中国研发管线内有150多个项目,与全球研发管线的同步研发已经达到近90%。预计将每年新增10-15个项目,5年内获批的新药或新适应症可达60-65个左右。凭借在肿瘤、呼吸、自身免疫、心血管、肾脏、代谢、罕见病、感染、疫苗等多个领域的患者洞察与全球研发资源网络,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在肿瘤领域将继续开拓并重点开发中国患者在全球占比较高的胃癌、肝癌等新药及新适应症;在生物制药领域将进一步布局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领域,在心血管、肾病及代谢疾病领域,探索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在罕见病领域将以补体系统相关疾病的产品为基石,加快多种罕见病创新药在中国的上市。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肿瘤研发负责人Susan Galbraith博士表示,“随着中国快速成长为全球创新的新兴集群,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在拓展科学疆域、提供改善生命质量的药物和解决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非常希望对中国研发中心的战略投资不仅能激发中国的持续创新及加速本土研发,更重要的是,造福全球患者。”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生物制药研发负责人Mene Pangalos博士表示,“中国能参与到早期临床、后期开发和转化医学的研究中来,对于了解创新药物在中国患者中的表现、全面推进研发和新药上市至关重要。期待亲临今后的中国研发日活动,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加强对外合作,精益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表示,“创新药物的研发推动着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其中在基础研究和早期研发方面的突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看到,社会各界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和深度合作,凝聚产业力量,分享国际经验,这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研发事业的持续发展,让创新成果惠及广大患者。”

 

看好中国研发土壤,持续加大在华投入

论坛期间,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宣布成立阿斯利康研发中国转化医学研究基金,用于支持和鼓励中国临床医生开展基础医学研究及相关转化医学研究,并加强在早期研发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好地造福于中国患者。

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总裁何静博士表示,“阿斯利康中国研发日今年首次落地,并将作为今后每年一度的学术活动,成为阿斯利康研发领域与中国科研院所、临床学术机构、创新公司进行交流、寻找合作机会的重要平台。活动期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会为中国科研院所、学术机构及创新公司拓宽全球视野、进一步了解全球医药研发前沿科学创造了机会,也将成为阿斯利康与中国各界携手打造医药创新生态圈,推动全球新药研发进程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阿斯利康持续加强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全面提升中国早期科研能力,拓展基础科研源头创新。2021年底在上海建成跨国药企首个在华运营的、针对创新生物疗法的生物分析实验室,支持靶向生物药物研发项目在中国及全球的同步顺利推进,以及不断引进国际领先的生物分析技术方法和平台助力创新突破;在疾病基础研究领域、早期靶点验证、转化医学、癌症早期诊断等领域,与国内相关疾病领域的医学机构院所及企业等合作挖掘早期研发潜力,应用模型引导的药物开发(MIDD)方法全面提升早期研发能力,以期更快速开发出“中国造”的优质产品。预计到2023年,阿斯利康在华研发投入将是2020年的2.5倍;在华研发人员计划将增长至800多人,人员增长率与2020年相比将达60%。

 

拥抱中国科创新机遇,赋能中国创新走向全球

深耕中国市场近30年,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将进一步携手政、产、学、研、医、投等合作伙伴,打造研发创新生态圈,探索创新医药产品研发途径,见证并推动中国科研创新发展提速,让中国创新惠及更多中国乃至全球患者。目前,在中国170多个城市与400多家医院已经建立深度合作,并与20多家中国领先研究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协助医院提升科研能力,搭建国际化科技研发交流平台。

本次研发日期间,阿斯利康首次将CoSolve创新计划项目引进中国。项目围绕阿斯利康研发重点领域的“九大创新需求”,向中国创新企业、科研院所征集解决方案,招募更多中国创新力量参与全球新药研发。活动期间还对入围的优秀方案进行了路演及评选,最终获选项目将获得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上海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iCampus)、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等全方位支持,加速中国智慧惠及全球。

作为阿斯利康全球Open Innovation(开放创新平台)的一部分,CoSolve创新计划项目自2014年开始向全球广泛招募合作伙伴,旨在寻求合作者为真正的研究挑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目前该项目已在40个国家达成450+项创新合作,包括425项计划或正在进行的临床前研究,及35项计划或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

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总裁何静博士表示,“随着中国创新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崛起,中国在阿斯利康全球研发网络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阿斯利康对于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前景始终抱以坚定的信心,全球研发管理层也为中国研发团队的发展壮大不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投入。因此,我们将立足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的双向优势,加强与本土创新力量的合作,加速打造中国研发创新生态圈,推动中国乃至全球新药研发大步向前。”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猎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