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针对成人侵袭性毛霉病的口服抗真菌药物——康新博®正式获批

发布日期:2021-12-17 浏览次数:169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北京
0个在招职位
美国辉瑞公司是一家拥有150多年历史的世界著名的研究开发型跨国制药企业, 并在心血管、内分泌、呼吸系统和感染性疾病、精神科、关节炎和其它炎症、泌尿科、癌症、眼科疾病等医学领域均保持领先水平。我们创新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改善了世界各地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作为世界最大制药公司,其营销网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辉瑞公司始终恪守 "关爱生命,辉瑞使命" 的承诺。本着这一崇高的目标, 辉瑞公司于1989来到了中国。目前辉瑞公司在中国大连、苏州、无锡拥有了符合GMP标准的现代化制药生产设施,其各个投资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是目前在中国投资最大的外资制药企业之一。辉瑞公司在中国一贯致力于通过不断引进、生产和推广创新的药品,努力使中国患者能够享受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生活。 辉瑞公司一向视人才为企业的生命及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倡导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结构,使公司员工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坚信: 优秀的人才和科学的管理将使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制药业的领导者。 在此,我们诚邀社会有识之士加盟辉瑞大家庭,为实现我们"成为在中国最受钦佩和推崇的制药公司"的目标而共同携手努力。
  • 2021年12月17日,中国——辉瑞公司今日宣布,新型抗菌药物康新博®(硫酸艾沙康唑胶囊,CRESEMBA®,100 mg)于近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侵袭性毛霉病。

    作为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康新博®是我国国内首个获批用于治疗成人侵袭性毛霉病的口服抗真菌药物,其获批标志着我国临床在侵袭性毛霉病感染治疗领域开启新格局,为侵袭性毛霉病这一类致死率极高的罕见真菌感染患者带来新的治疗药物。

    侵袭性毛霉病为罕见真菌感染,可累及多个脏器,以鼻-眶-脑、肺等部位常见,因诊断困难,临床症状非特异性,其真实发病率可能被低估(1)。

    侵袭性毛霉病的临床预后亦不乐观,呈现高死亡率的现状。流行病学总体死亡率接近50%,血液肿瘤、肺部感染和累及中枢系统患者死亡率可达70%(2)-(3),并且如果不及时提供适当的抗真菌药物,会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延迟治疗12周死亡率可达82.9%(4)。因此,对血液恶性肿瘤、实体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使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及使用抗真菌药物预防、重大创伤患者等侵袭性毛霉病高危人群,应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多年来我国现有侵袭性毛霉病治疗方案仍存在患者耐受性差、药物剂型单一等诸多局限, 临床预后亦不乐观,呈现高死亡率的现状。康新博®的获批为临床带来治疗侵袭性毛霉病的新的希望,助力成人侵袭性毛霉病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总裁彭振科表示:“辉瑞一直以‘为患者带来改变其生活的突破创新’为目标,我非常高兴我们的创新抗真菌药物康新博®正式获批用于治疗成人侵袭性毛霉病,为该类疾病患者提供创新治疗方案。未来辉瑞将把更多创新药物引入中国,以满足临床上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让更多患者获益。”

    目前康新博®已在美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

    关于康新博®(CRESEMBA®):

    创新药物康新博®(硫酸艾沙康唑胶囊,CRESEMBA®,100 mg)是口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侵袭性毛霉病。目前康新博®已在美国、英国、法国、瑞士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

    关于辉瑞:为患者带来改变其生活的突破创新

    在辉瑞,我们通过科学和全球资源为人们提供治疗方案,以延长其生命,显著改善其生活。在医疗卫生产品的探索、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辉瑞始终致力于奉行严格的质量、安全和价值标准。我们在全球的产品组合包括创新药品和疫苗。每天,辉瑞在发达和新兴市场的员工都在推进人类健康,推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治愈,以应对挑战我们这个时代的顽疾。辉瑞还与医疗卫生服务方、政府和社区合作,支持并促进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获得更为可靠和可承付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与辉瑞作为一家全球卓越的创新生物制药公司的责任是一致的。170余年来,辉瑞一直致力于为所有依赖我们的人带来改变。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 www.pfizer.com.cn

     


    [1] Prakash H Chakrabarti A.J Fungi (Basel). 2019 Mar 21;5(1)26.

    [2] Chamilos G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8;47(4):503–9.

    [3] William J Steinbach et al. J Infect. 2012 Nov;65(5):453-64.

    [4] Wirawan Jeong et al.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19 May;53(5):589-597.

文章推荐

微信扫一扫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猎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