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病理AI助手,3秒锁定癌症病灶

发布日期:2025-03-06 浏览次数: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0个在招职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系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是我省医疗、教学、科研、健康保健指导中心。医院由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教授亲手创建于1947年11月1日,原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简称浙大医院)。1952年更名为浙江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9月更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又名浙江省第一医院,简称 浙医一院 。医院占地面积149亩,总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现有职工3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医护专家390余人。床位2200张,有临床科室41个,医技科室23个。年门诊量约200余万人次,年住院病人4.5万余人次,年手术病人2.2万余人次。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浙江省器官移植重点研究实验室、省器官移植中心、省核医学中心、省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省中毒急救与防治中心、省护理中心等均设在我院。医院现有PET/CT、回旋加速器、直线加速器、多排螺旋CT、ECT、3.0T高场强超导磁共振、DSA、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超声手术刀、高能聚集超声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四合一YAG激光、中央监护系统、人工肝治疗支持系统、射频消融仪、各种型号的血液净化机、流式细胞仪以及超高液相质谱仪等总价值超5亿元的医疗设备。医院科研工作硕果累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近5年来,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位,参加973项目子课题3项,主持和参加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0项,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 十五 攻关计划6项,参加国家 十一五 支撑计划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4项,其中重点3项,入选国家教育部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发表学术论文连续3年进入全国医疗系统SCI论文前十强,其中2004年排名第三位。医院秉承 严谨求实、科教强院、规范服务、管理增效 的宗旨,建院60年来,先后获得省先进医院、省文明医院、市文明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医院院长被评为全国优秀院长、全国先进工作者。

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复杂且凶险的疾病,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发病率上升的态势,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国家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癌症的筛查和诊断逐渐受到重视,随之而来的是病理科等科室医生日益饱和的工作量和骤升的诊断压力。

面向临床病理诊断的真需求,从2020年起,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宋明黎教授团队联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章京教授团队,依托丰富的数据和算力资源,组建起一支计算机+医学的学科交叉团队,致力于用AI技术赋能临床精准诊断,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近日,团队发布视觉与语言模型融合的AI病理助手——OmniPT。该病理助手已在浙大一院病理科多个高发病率癌症开展临床验证,1-3秒内就能锁定病理图中癌症病灶。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如何为癌症诊断装上智能“大脑”。

让机器“听懂”医生的话

对于计算机背景的宋明黎团队来说,学习基础的医学知识、理解病理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开展交叉研究的第一大挑战。

“与普通X光或CT的读片相比,病理诊断的难度在于依据复杂多样的关键组织结构进行精准定性及定量分析。”浙大一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张秀明介绍,癌症组织的单个切片虽然只有指甲盖大小,但多切片的扫描图像有着惊人的尺寸——数10亿像素,是手机照片的数千倍。

上亿个细胞图像背后隐藏着无数的生命信息和医学奥秘。医生在分析病理切片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观察微观细节,在长期读片的工作中,容易出现视觉疲劳。而且早期癌症的病变细胞数量少,漏诊也是医生们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

AI助手的加入,无疑为病理科医生和病人们来了新的希望。宋明黎团队研读大量的医学文献,与章京团队长期深入交流,逐渐构建起病理学的知识框架。

然而,如何将人类的知识理念转化为机器能够“听”得懂的语言?

团队成员们归纳癌症病理结构的形态特征,在图像上进行精细的标注和分类,反复打磨细胞检测、组织分割等算法工具,磨合人-机的沟通方式,4年间,从无到有建立起多个癌症病种的诊断分析专用模型,OmniPT就此诞生。

为了提高推理效率,OmniPT在处理超大尺寸病理图像时采用了一种跨层级的快速锁定技术:先抓取大范围的可疑区域,再对这些可疑部分逐级放大,分析细节。

软件学院副教授冯尊磊说,这种“抓重点”的读图模式模仿了病理科医生在临床诊断时的思路,实现病理智能诊断分析效率的大幅提升。人工耗时至少10多分钟分析的图像,OmniPT只需要1-3秒就能快速锁定病灶区域。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优化,OmniPT突破了超大尺寸病理图秒级推理、精准分析的难题,在胃癌、结直肠癌和宫颈癌等十余个高发病率癌种上取得了95%以上诊断准确性,为病理科医生带来了强大的助力,也为患者争取到了更快、更准的诊断结果。

人机交互,助力科研

“OmniPT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医生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融入了文本和视觉的强对齐功能。”冯尊磊说,这使它更像是一位懂得“察言观色”的智能伙伴。

医生可以通过输入文本或框选图像的方式,快速标注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跨层级的高效特征锁定技术为医生和OmniPT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实现了真正的人机“交流”。医生可以随心所欲地引导OmniPT,让它聚焦于自己关心的每一个细节,使读片诊断变得更加智能、更具针对性。

肿瘤标志物作为癌症诊断和治疗监测的重要生物指标,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OmniPT通过其高性能计算分析能力,对细胞形态学特征和组织结构特征进行定量解析,从大规模高分辨率病理图中成功识别出多个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新型肿瘤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张秀明说。

此外,OmniPT还揭示了这些标志物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潜在关联,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未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构建智能化病理生态

“我们的这项工作将助力推动临床诊疗指南的更新,为指南的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依据。”冯尊磊说,这有助于提高诊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AI医生是否会取代人类医生?

面对这一备受关注的问题,团队成员们给出了答案:不会。OmniPT的定位非常清晰,在医疗诊断中它只是医生的助手。“医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医生是诊断的责任主体,数据和算法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医生的经验和判断。”章京说。

对于未来,宋明黎团队有着更加长远的规划和愿景。依托于工信部和国家药监局联合审批的数字病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他们希望通过OmniPT的临床应用和底层数字病理扫描设备的结合,深度推动病理科的高效、精准诊断分析。同时,他们还计划将OmniPT拓展到更多癌种及非肿瘤疾病中,构建一个智能化的病理生态。

“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智能化的病理生态。”宋明黎说,“在这个生态中,AI技术将与医学知识深度融合,为医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辅助工具。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个生态能够推动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从组建团队到研发OmniPT

从拓展应用领域

到构建智能化病理生态

宋明黎团队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

书写了一段传奇

他们不仅为癌症诊断

装上了智能“大脑”

更为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源:浙江大学官微

文章推荐
  • 2023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报考专业参考目录
    2023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报考专业参考目录
    2023-09-11
  • 最新!一批医械公司,获国家表彰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通知,确定了2017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03家医药企业上榜,扬子江、正大天晴、九芝堂、济民可信、
    2018-01-02
  • 地震急救药,这些企业有!
    举国悲恸! 8日晚9点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后,昨日(9日)上午7点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也发生了6.6级地震。据目前报道的情况来看,随着伤亡损失情况统计的
    2017-08-10
  • 4家公立医院被托管!
    4家公立医院被托管! ▍一个市,4家公立医院被托管 据新华社报道,8月6日,陕西省韩城市与西安交大一附院共同成立韩城市医联体医疗管理中心——韩城市将辖区内四所
    2017-08-09
  • 震惊!药企高管集体反水!
    8月4日,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一起民事案件。 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吉娜公司”)起诉原董事长助理、药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某及第三人辽宁启
    2017-08-07

微信扫一扫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猎才二维码
加载中
拖动左边滑块完成上方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