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推荐
- 珍格医疗-临床销售 15001-20000
- 地奥制药-医药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医疗-医疗设备销售经理 面议
- 大唐-兼职招商经理 面议
- 景德中药-直营经理 6001-8000
- 安邦医药-省区招商经理 8001-10000
- 恒瑞医药-医药信息沟通专员 6001-8000
- 黄河中药-学术讲师 8001-10000
发布日期:2025-04-18 浏览次数:8
近日,中山一院付清玲教授团队与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周立兵教授及苏国辉院士团队合作,在细胞外囊泡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tranasal delivery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load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or treating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 and monkey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应用基因编辑的工程化技术成功制备了富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间充质干细胞-小细胞外囊泡/外泌体MSCs-sEV(BDNF-sEV)。发现其经鼻腔递送可有效进入脑和脊髓中并靶向富集于脊髓损伤处,对大鼠和猴脊髓损伤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有望为脊髓损伤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目前,脊髓损伤(SCI)仍是一个全球性的医学问题,缺乏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神经元丢失、轴突损伤、断连和脱髓鞘导致功能障碍,而中枢神经系统中成年神经元的低再生能力以及局部病变区域有害的微环境是脊髓损伤后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
该研究成功制备了工程化BDNF-sEV,通过鼻内给药应用于大鼠和猴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证实BDNF-sEV能够有效富集于脊髓损伤部位,通过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减少神经炎症以及维持神经回路连接,显著促进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和神经修复。
综上所述,该研究首次证实了鼻腔递送sEV进入猴神经系统内的可行性,并首次应用非人灵长类SCI模型揭示了BDNF-sEV具有显著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为脊髓损伤提供了新型治疗策略,极具临床转化应用前景。
该研究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合作完成。暨南大学周立兵教授、苏国辉院士和中山一院付清玲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付清玲教授做为首席科学家、暨南大学周立兵教授作为骨干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项目以干细胞sEV的应用为核心,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已产出多项重要成果,目前多项有关干细胞sEV的研究者发起的(IIT)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中。
付清玲教授长期致力于外泌体/sEV的转化应用研究,其连续两届担任国际细胞外囊泡学会亚太大区常委,为国际细胞外囊泡学会“转化、监管与推广”专业委员会及“基于 EV 的治疗工作组的监管事务和临床使用 ”专业组委员。其团队建立了规模化的EV制备专利技术以及多种EV工程化方法,并积极进行EV的新药研发及推进EV的临床转化应用。
(来源:变态反应科)
300多万优质简历
17年行业积淀
2万多家合作名企业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