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要有主人翁的精神
发布日期:2010-04-28 浏览次数:677
无论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无论现实的还是虚构的,事例都举不胜举。而他们表现出的精神,就是我们所说的主人翁精神。当然,也会有人不以为然:这种精神更现代的概念应该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自动人假设理论。主人翁概念早就过时了,现在提主人翁精神,不是冷饭热炒吗?
把知识、经验、技能的功能定位为“劳动”,必然产生打工心理。因为,劳动就要有劳动报酬,劳动报酬通常表现为工资、奖金。因此,仅仅关注自己的工资奖金就是把自己定位为劳动者,劳动者在民营企业就是打工者。打工者自然就会产生打工心态。一旦打工心态成为主流心态,管理者就会陷入前文所说的尴尬。
其实,知识、经验、技能还有另一个功能,那就是投资。我们所说的人力资本正是强调的知识、经验、技能的资本属性和投资功能。按照人力资本的属性分析岗位,会得出另外一个重要结论: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股份制公司,员工与老板都是岗位股份制公司的股东,只不过,员工投入的不是货币资本,而是人力资本,具体形式是知识、经验、技能。他要求的回报也不表现为利润,而是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也就是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这种把知识、经验、技能当作自己的资本的员工,关注的首先不是工作之后的工资回报,而是工作之后的知识、经验、技能是否有所增长。就象企业老板一样,老板投资创建了公司,同时也参加公司的工作和劳动,但是,没有几个老板真正关心自己的工资奖金是多少,而是关心自己的投资回报——利润的高低。因此,关注投资回报是典型的老板心态。当员工关注的焦点从工资奖金转移到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时,员工的心态也就从打工心态转移到了老板心态。只不过不是企业老板,而是岗位股份制公司的老板,或者简称岗位老板。
我们把这个理论称为岗位股份制公司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职业观、利益观或价值观,它的最大功能就是扭转员工的打工心态为主人翁心态。使员工在打工心态下认为是吃亏而不愿意做的事,变为不怕吃亏而积极做,甚至是主动做别人不愿意做的“吃亏”事;甚至可以把以打工心态精于“算计”的“精”员工改造成企业需要的不太算计的“傻”员工。 因此,同一个事情,按照劳动者定位、打工心态是一个判断,按照投资者定位和主人翁心态又是另一个判断。显然,第一个判断既不利于企业,也不利于员工;第二种判断,不仅是企业需要的,更是员工需要的。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树立主人翁的精神,主人翁的意识和心态从事岗位工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员工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员工还是要有主人翁精神。
事实证明,在所有成功人士的身上,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现出这种主人翁的精神:把工作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甚至比关心家事更关心工作;主动、积极、负责、奉献、坚持、追求成功、永不言败。他们不贪图名利、不计较得失,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以“怎样才能更好、怎样才能更快”的标准处理每一个工作细节。他们这样做时,可能没有刻意地想得到什么,但是,只要长期、坚持这样做了,该得到的,基本都能得到。
其实,我们认为,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实现和自动人假设固然是更现代的、很权威的西方概念。但是,它与我们说的主人翁理论还是有区别。因为它是完全站在自我的角度,强调人在本性上的需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符合自动人的特征。但是,毕竟,人都在集体之中,有时候,不可能完全自我地追求价值实现。总是需要一些妥协,需要一些服从,甚至需要一些奉献。这时,自我实现的理论可能就会遇到挑战。连马斯洛自己也承认,真正能够自我实现的人只有1%。而我们需要的是,所有员工都具有主人翁精神。那么怎么解决这个矛盾?idxdy0003